体教融合:从赛场到课堂并行的升学之路
添加时间:2025-09-14
本文转自:闽东日报
宁德市女子足球队参加2021年福建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 |
训练中的雷雯茜 |
日前,宁德市帆船队运动员雷雯茜忙着收拾行李,准备前往北京体育大学报到。
2015年,小学二年级的雷雯茜被选入宁德市帆船队试训。不到两年,她便在全国OP帆船锦标赛中获亚军。2019年,雷雯茜获得OP帆船一级运动员称号,此后数年佳绩不断,过硬的专业实力为她日后的升学之路打下扎实根基。
今年5月,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体育单招考入北京体育大学。雷雯茜坦言,“体育单招”需同时通过体育专项考试和文化课考试,二者都不能松懈。
从2015年高罗帆船基地成立至今,不少帆船运动员通过体育单招考入理想大学,如中国海洋大学、上海体育学院等。
近年来,“体育训练+文化学习”已逐渐成为升学新赛道。今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中,宁德市共有44名运动员被各类高校录取,其中8人录取985、211院校。宁德市少体校高三阶段的20位同学中,16位成功升入本科院校,本科率达80%。
体育升学路径解析,四大通道各有侧重
日前,记者走访宁德市体育局、市少体校等单位,围绕“体育升学路径”主题,深度解析政策要点与录取趋势。
市体育局竞训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,针对应届考生的“体育升学路径”主要分为体育单招、高水平运动员招生、体育统招、保送四大特色通道。
体育单招作为主流通道,要求考生同时通过专项考试与文化课考核。以雷雯茜为例,须在帆船专项达标的基础上,文化成绩通过180分基准线,一级运动员可降30分、健将降50分。北京体育大学2024年录取数据显示,综合分计算采用“文化×0.05+专项×0.7”公式;497名拟录取考生中,超50%的文化分达400分以上,印证了“体学双优”的硬性要求。
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瞄准竞技精英。报考者须为国家一级运动员,近三年在全国或省级赛事获前八(集体项目须为主力队员)。文化课要求分两档:“双一流”高校须达普通本科线,其他院校可降至本科线的80%。如暨南大学2025年武术套路招生,要求考生获省级个人项目前三或全国前八;汕头大学篮球项目限定未注册运动员,且须通过全国统考专项测试。该通道的优势在于考生可报考其他专业,突破体育类专业限制。
体育统招适合无等级证书的普通考生,考试包含100米、铅球等身体素质测试及专项技术考核,文化课参加普通高考。广东省2025年体育类统考新增健美操、啦啦操项目,总分计算为“文化×40%+体育×60%”,凸显对文化课的侧重。相对而言,这条路径对训练强度要求较低,更适合兼顾学业与运动的学子。
保送通道堪称“金字塔尖”,仅面向国际级健将或破纪录者,须满足奥运项目破纪录、国际级健将、三大球健将或非奥项目全国前三等条件。新规明确,保送生无须主动申请,赛事主办方将在成绩公示后30日内完成授予流程,集体项目应提前提交拟授衔名单。
如何踏入赛道?规划与成长并重
宁德市少体校校长刘绍龙表示,教育部体教融合政策明确提出,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,高校招生逐步引入体育素养评价,2025年体育单招文化课成绩占比已达本科线80%以上。
他建议,家长应早规划、选对项目,中小学阶段应系统训练1项至2项运动,可优先选择足球、篮球等与高校单招专业对接的项目,或所在城市的优势项目,如周宁举重、屏南跆拳道等,也可咨询居住地少体校或文体局。
文化课是升学关键,2025年体育单招文化课平均分达334分,70%考生超300分,复旦、北师大等名校录取分超400分,须“两头兼顾”避免“重训练轻学习”。
如今,体教融合正打破部门壁垒,宁德市共有23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、38所市级竞技体育基地校,这些都是体教融合的摇篮,也是从校园到市队、省队、国家队的重要选拔通道。
刘绍龙表示,体育训练不仅能锻炼体能,更能塑造青少年的精神品格。参与系统体育训练的学生,在意志力、团队协作能力、抗压性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未参与者。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,“体育+文化”升学赛道正为青少年搭建通向理想大学的桥梁,铸就终身受益的健全人格与强健体魄。
□ 本报记者 郑凯
(图片由宁德市体育局提供)